〈史前生活〉◎賴香吟
書櫃的缺口
我的書櫃有個缺口,逛書店看到似曾相識書名的時候,工作關係忽然需要一本書卻遍尋不著的時候,往往一腳跌進那個缺口,還空著,沒有補起來。
那個缺口是遷徙造成的。學生時代常搬家,身邊的書封箱拆箱,最是困重。終於有一次,出國前,把已經冷落不讀的書,打包寄回老家,而一些歡喜看重但無關功課專業的書,大規模裝箱,托給還算情人的朋友,準備日後安定可以海運,或讓我回到台北之際方便取書。
不過,這些考慮後來一點沒派上用場。更明白說,我再沒見過那些書了。情人關係不再,混雜著傷痛與逃避,我連一個住址也不願給,那些書便因此沒有被運送回來。
那些箱子裡,到底裝了哪些又多少的書呢?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去計較這個問題,漸漸也就真的記不得了。唯有在某些時候,因為想找一本非常確定自己擁有,但在可及範圍內卻怎麼樣也找不到的書,心底難免幾分明白,那本書,大約就在那些沒回來的箱子裡,這麼多年,想必濕了,蟲蛀了,或被轉送到哪裡去了。
我在不在乎那些書呢?當年裝箱時候,應該是在乎的吧,否則就一起寄回老家了。可後來為什麼卻又沒有能力去處理呢?既無追回那些書箱的意圖,亦無追想書目將之補足的打算,真遇到非用不可的情況,也只是到圖書館去借,用完又還回去。我不知道我在延宕什麼,這麼多年忝不知恥讓身邊的書維持一個窟窿,讓生命張開大嘴,露出一塊知識缺口,一段記憶空白。
好比,曾經有人問我關於尼采的問題,說,那時候哪個文藝青年不讀尼采呢?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尼采也被囚禁在那些沒有回來的箱子裡。年輕的我不是虔誠的讀者。愛與知識一同幻滅,知識連同時間一起忘卻。
我忘了。就是如此。
然而,這個冬天,我回頭買了一本尼采。彷彿在那個缺口,下定決心地,放進了一本書。
接著要補充,或僅僅只需想起的是,那些流散於八○年代的文學書,一系列小字體的志文出版社,跟著流行亂讀一氣的哲學社科書,以及,遙遠的遙遠的,一丁點關於信義路國際學舍的回憶。那曾經是一幅知識體系、流行景觀的殘影,一組與其知識毋寧記憶的符碼。
我開始重複買下幾本分別經年的書,儘管彼此面貌已易,鋒芒不再,可重讀起來,卻有一種新的憂傷。
好比「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好比「我討厭旅行,我恨探險家,然而,現在我預備要講述我自己的探險經驗。」我讀著,彷彿從塵埃裡拾回自己的舊玩具,一個人的歎息,而兩個人的愛意是一點餘韻都不留下的了。
- Mar 12 Sun 2006 22:48
〃轉‧書櫃的缺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