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敦盛』
思へばこの世は常の住み家にあらず。         
草葉に置く白露、水に宿る月よりなほあやし。     
きんこくに花を詠じ、栄花は先つて無常の風に誘はるる。
南楼の月を弄ぶ輩も月に先つて有為の雲にかくれり。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留念此生並非無法忘懷生前之事。
置於葉上之白露,宿於水中之新月。
詠嘆京國之花,於榮華之前誘於無常之風。
玩弄南樓之月,此輩則似浮雲消逝於黃昏之中……
人生五十年……
與下天相比,直如夢與幻。
既一度享有此生,又豈有不滅之理……』

織田信長和他的「人生五十年」
很多讀過/看過織田信長故事的朋友都知道。織田信長很喜歡一段歌詞中有「人生五十年...」的歌舞,然而它的出處,故事卻從不交待清楚,弄得不少人還是滿頭霧水。其實,信長所愛唱的,是「幸若舞」中的「敦盛」這個段落。
所謂幸若舞,是源自於白拍子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比白拍子更為寫實,但還不到近代歌舞伎的通俗程度。表演者著戲服與否端視情況而定,若是不穿戲服又不跳舞,那麼單純吟唱謠曲也是不錯的娛樂,在戰國時代很受沒甚麼文化背景但又想要接觸一些比鄉間歌謠更有深度的武將觀賞。
而「敦盛」這段故事,典故出於日本第一部合戰傳奇「平家物語」, 講的是平家的小將平敦盛,在海邊被源家部將熊谷直實對決斬殺的史實:話說熊谷早就聽說過敦盛的大名,據傳敦盛文武兼資,又是當代吹笛名手之一(當代吹笛名手不是姓藤原就是姓平),是平家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但是等到交鋒後才發現敦盛年輕到可以當自己兒子(好像是16歲)!於是熊谷的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本想饒過這個年輕到不可能和源家上代有仇的小孩,但是眼看其他源家人都追上來了,自己不下手,恐怕還得揹個通敵的黑鍋,正在左右為難之際,平敦盛反而催促這名部將下手,蓋敦盛已經看破了武家的宿命即是如此。等到熊谷砍了敦盛的頭,在遺物中發現笛子,突然想起昨天晚上還聽到敵陣中傳來優美的笛聲,看來恐怕就是敦盛的傑作呢,一念至此,當下頓悟人生無常、枯榮轉瞬之理,於是熊谷就出家當了和尚,給後世流下一段令人嘆息的故事。
回頭講講幸若舞敦盛,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人生五十年...」,這整段文字乃是飾演熊谷的表演者在砍了敦盛後的唱辭,究其意境,該是在感慨「有生斯有死、壯士何所嘆」,因此,當信長在桶狹間合戰前唱這首曲子,一來是激勵自軍破釜沉舟的決心,二是給今川義元帶到冥府的弔辭。而傳說在本能寺之變,信長於箭盡刀折之後、步入火舌之前,又唱了一次敦盛,這次的心境,恐怕是比較像當年敦盛戰敗,馬前就死一般地從容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eling4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